智能体作为大模型的重要应用模式,将模型能力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打通业务场景和人类交互的桥梁,正在承接日益复杂的提质增效需求。近日,由工信部直属的中国信通院在北京举办 “可信 AI 年度成果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智能体应用案例集》首批清单。其中,实在智能与山东高速信联共同打造的 “山东高速智能数字员工” 成功入选。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持续密切关注智能体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现状,已开展《智能体技术要求与评估方法》系列标准及相关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旨在为智能体技术及应用发展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参考指引。实在智能作为参编单位,牵头负责技术能力部分的编制工作,深度参与到该标准对智能体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的制定过程中。
为进一步推动智能体的落地应用,扩大其应用范围,中国信通院于 2024 年 10 月启动智能体应用案例征集工作。在申报期间,共收到来自电信、制造、金融、政务、能源、互联网等多个垂直行业的百余项案例,涵盖数据分析、生产管理、智能客服、智能运维等典型应用场景。
经过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 27 项在现阶段技术创新性较强、成熟度较高且应用前景广阔的智能体应用优秀案例。其中,实在智能与山东高速信联联合打造的 “山东高速智能数字员工”,凭借显著的实践成效,成功入选中国信通院首批《智能体应用案例集》,为交通行业智能体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了宝贵范例。
“山东高速智能数字员工” 是通过创新性融合大型语言模型(LLM)、智能体技术与 RPA 技术,精心打造的一款专门面向流程自动化场景的智能体。该智能体为 RPA 领域引入了基于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的先进任务理解引擎与全新交互模式,成功突破现有技术在特定终端或场景的应用瓶颈,实现了跨终端、跨场景的屏幕界面与应用软件操作。
山东高速智能数字员工
项目亮点与应用成效
- 全球技术突破的领先性:本项目研发的 Agent 创新产品,融合实在智能全球独创的屏幕理解专利技术(ISSUT,荣获第 25 届国家专利奖)、自动化行业垂直大模型 TARS(塔斯)以及实在 RPA 自动化能力,实现了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全球突破。该产品具有首创性与唯一性,打破了传统自动化的边界,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
- 社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此创新产品的推出,标志着智能自动化行业客户认知的重大变革,推动行业从 1.0 专家可用时代向 3.0 人人可用时代升级进化。这一变革不仅为政企全面数智化升级提供了成本更低、使用更便捷的基础产品,在多次公测及客户实际使用中也获得广泛好评。
- 人机协同新模式的创新:在人机协同新模式下,用户仅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即可借助智能体辅助工作,如同拥有高效的 AI 助手。这一模式有效提升工作效能、降低人力成本,将人们从繁琐的低价值工作中解放出来,助力其发挥创造力与专业能力,提升工作满意度和获得感。
- 产业应用问题的解决:本项目针对智能自动化产业应用中的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将政企各类业务的智能自动化升级边界从 30% 扩展至 90% 以上,用户群占比从 10% 提升至 90% 以上,有力推动政企数字化转型,突破传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局限。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平台,“山东高速智能数字员工” 实现了跨系统数据的无缝同步,以及网页、软件、数据、文件处理等业务的自动化,打造出多技能集合的 AI 智能业务助手,有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该智能体已在客服、人资、财务等多个部门的 10 个关键业务场景中实现端到端业务自动化处理,无需业务人员参与,每月共计为业务人员节省 4822 小时,每年节省用工成本约 300 万,全面满足集团标准化业务和定制化业务的自动化需求。
智能体技术赋能的山东高速智能数字员工在业务场景中发挥着关键的桥梁作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在交通业中确立了领先地位,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实在智能与山东高速将继续深化合作,通过更多标杆应用案例,引领行业智能体技术能力提升,重塑产业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