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PA财务机器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适用性分析
1.适用于标准化规则操作的业务
RPA机器人遵循现有的安全和数据标准,模拟人的方式访问当前系统,按照既定规则,自动完成重复性流程,通过点击按钮或进行其他机械化操作即可完成,不会对现有的系统规则出现任何破坏。但是,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比如评估和决策,就难以使用明确规则进行定义,也就不属于RPA财务机器人的应用范畴。
2.适用于结构化、数字化的信息
企业将RPA财务机器人运用到财务工作场景中,可以有效提高数据输出精准度,降低业务流程的执行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确保信息之间的互通。目前,RPA机器人仅能够对大量的结构化、数字化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处理。
3.适用于大量重复的业务流程
RPA财务机器人作为新型的数字化劳动力,取代了大量重复性工作,在既定的业务规则下,通过模仿人的操作方式,自动执行一系列的业务流程,可以实现7×24小时无间歇的工作,相当于人工15倍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营运成本。
4.适用于跨多平台、多系统的工作任务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尤其是多行业的综合性集团,其日常业务涉及的业务系统相对较多,需要将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都传递到共享业务平台中心进行处理,可以采用RPA技术,将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传递到共享平台,反应速度快、准确率高,能够较大程度地消除人为操作因素的不利影响,且整个操作过程有全面、完整的追踪记录,可溯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风险。
(二)RPA财务机器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局限性分析
1.无法处理异常事件
由于RPA财务机器人是基于固定规则进行操作的,适用于标准化规则操作的业务场景,当外部场景发生较大变化时,财务机器人无法判断与规则不符的情况,无法有效处理异常事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需要人工操作进行相应的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务机器人的应用,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监督财务机器人运行的整个过程,避免出现财务机器人无法处理的异常事件。
2.运营保障成本较高
虽然RPA财务机器人是超越ERP、CRM等软件之上更高的软件层,但是要想实现机器人有效的运行,必须保证相关系统平台的稳定。当企业切换系统平台或者软件升级时,财务机器人可能无法正常运作或者迅速恢复正常运作,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开发成本与时间成本对其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同时,对RPA财务机器人的日常运营维护,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软件运行机制有一定了解,即对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3.无法脱离明确的业务规则
虽然RPA财务机器人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工作,在提高会计数据的处理效率,以及降低会计信息的处理错误率等方面的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RPA机器人并非实质性的智能,是在企业信息系统上的外挂程序,仅适用于规则较为明确、标准化程序较高的流程,就目前而言,RPA财务机器人尚不具备完善的人工智能功能,不能及时识别和有效应对企业经济业务场景的变化,仅能针对流程固定的重复性、标准化的业务场景进行自动化操作,如果脱离这些规则明确的业务场景,那么财务机器人就无法高效率的工作,甚至根本无法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