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是指使用软件机器人自动执行高度重复性的任务。本质上讲,RPA是在电脑上运行的可执行程序(或可以理解为软件机器人),是一种虚拟机器人的概念,目的在于模拟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代替人工处理复杂、繁琐的各项事务,从而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RPA机器人是无形的虚拟产品,属于软件层面,而实体机器人则属于有形的实体化产品,属于硬件层面,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 优势与适用场景
RPA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有助于节省时间和成本,拓展自动化平台的价值,更快地完成任务,使人能够去从事更富有创造性、更有附加值的工作。RPA技术具有出错率低、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全天候待命等显著特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业务流程都适合RPA来实现,要选择RPA来实现业务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它适合于可重复性强、有固定规则、稳定性好的流程。至少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可重复RPA适合的流程首先必须是高重复性,因为开发一个流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和一定的开发成本,如果一个流程只是一次性或者使用频率极低的,那么原本的人工成本摊销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有规则RPA适合的流程必须严格遵循既定规则,如果一个流程规则松散,需要人为进行主观判断,那么是不适合RPA实现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完美地契合了上述要求,完全可以实现RPA落地应用。
三)RPA的技术架构和工作流程
1.技术架构典型的RPA平台一般包含开发、运行、控制三个组成部分。
(1)开发组件开发工具主要用来建立软件机器人的配置或设计机器人。通过开发工具,开发者可以为机器人执行一系列的指令和决策逻辑进行编程。
(2)运行组件当开发工作完成后,用户可使用该工具,来运行软件机器人,也可以查阅运行结果。
(3)控制组件
主要用于软件机器人的部署与管理。包括开始/停止机器人的运行,为机器人制作日程表,维护和发布代码,重新部署机器人的不同任务,管理许可证和凭证等。
2.工作流程
(1)开发及配置:开发人员制定详细的指令并将他们发布到机器上,具体包括应用配置、数据输入、验证客户端文件、创建测试数据、数据加载以及生成报告。
(2)控制和监视:用户能够通过控制中心给机器人分配任务并监视它们的活动,将流程操作实现为独立的自动化任务,交由软件机器人执行。
(3)执行与修正:由于RPA机器人位于虚拟化环境中,需通过用户界面与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交互,模拟人类操作,自动执行劳动密集且重复的任务。
(4)评估与升级:用户审查并解决任何异常,就运行结果进行评估,提供开发者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