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仅48万人。可以说是近60年人口增长新低。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
数据背后,则是难以回避的出生人口下行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6年,伴随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当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略超2011-2015年(年出生人口数均在1600万之上)的数据。到了2018年,出生人口则出现明显下降(降至了1523万人),2019年则下降到1465万人,2020年直接降到1200万,幅度较大。2021年出生人口又较2020年下降了138万。
出生人数降幅增大,生育率持续走低,意味着未来十几年,进入社会的劳动力规模将要缩减,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01
劳动力短缺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劳动力短缺危机也早已显露。
据联合国统计,51个高收入国家中,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将达7.8亿人,之后趋于减少。《日本经济新闻》则称,西方国家的失业率下降,但薪水却难以提高,原因在于人手短缺成为绊脚石,供给侧的经济活力下降。
光辉国际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德国未来将面临巨大劳动力缺口,到2030年,将有近500万个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空缺,会令经济收入减少数千万欧元。加拿大独立商业联盟(CFIB)的报告显示,劳动力不足则导致加拿大职位空缺达到新高。少子化、老龄化,加之疫情的持续,使得日本至今仍未能从劳动力短缺困境中解脱出来。
用工危机将席卷全球各大经济体,并对部分行业以及企业产生难以逆转的影响。劳动力短缺迫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吸引自身发展所需的人力/人才也将变得愈发困难。
受人力所限,有些企业已出现增长停滞,无法生产更多商品或提供更多服务。
02
机器人补位
人口趋势艰难,需要通过发展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更少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作适龄人口日益减少带来的劳动力挑战,发达国家纷纷转向利用新兴科技推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随着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企业利用机器人填补人力短缺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机器人代替人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1984年,世界首座“无人工厂”在日本筑波建立,大量工业机器人被应用到生产之中。国内用工百万的富士康也在一直引进机器人来替代人工,如今数量规模已非常庞大。
某种层面上,劳动力的短缺似乎促进了自动化的进程。
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到餐厅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3
软件机器人
除了这些实体机器人,今后,越来越多的软件机器人也将会出现在我们的计算机中。
比如近年爆红的RPA,就是一种躲在电脑里的自动办公软件机器人。这些被称为“数字员工”的软件程序,通常基于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人工智能)技术。
RPA机器人能够模拟人工操作计算机的习惯,去调用电脑中的程序(包括Excel、Word等、浏览器页面、OA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从这些程序中将所要录入的数据自动转移到系统层上,实现跨平台、跨系统的数据迁移。
RPA可在不影响企业现有IT架构的情况下,与现有的HR系统、ERP系统、CRM系统进行非侵入式集成。相比传统的系统部署,RPA的自动化可以通过自动化脚本快速搭建自动化流程,在短期内产生效益。
眼下,RPA“数字员工”已普遍活跃在银行、保险、制造、零售、电商、医疗、物流以及政府、公共机构等在内的众多行业领域中,通过强大的自身优势(机器人7×24小时全天工作、零出错、高效率、不知疲倦……),为业务流程优化提供良好的解决思路与方案,降低人力短缺对各行业领域的影响。
今后,RPA则会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更多地与机器学习(ML)、自然语言处理(NLP)、认知计算(CC)等AI技术相结合,与非IT系统(如HR 、ERP、CRM、财务系统)集成,满足更高层次的流程操作。
软件机器人的普及将会改变我们的社会分工和办公秩序。和那些实体机器人一样,RPA会成为办公室员工得力、可靠的同事与助手,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